【喜迎党代会】产教融合谱写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1-15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勇毅前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带领全体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对标争先,交出优异答卷。即日起推出《喜迎党代会》专栏,展示五年来学校追求卓越、铸魂育人的奋进历程,为迎接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的动力。


奋发五载,聚力腾飞。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推动本专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凝心铸魂,课程思政建设结硕果

五年来,学校坚持“分批启动、分类建设、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思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出累累硕果。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教学名师2人、教学团队8人,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3门;航空运输学院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目前,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形成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经验,2023年,学校与中西部4所高校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探索建设课程思政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纵深发展。



传承创新,产教融合育人谋新篇

传承“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不断适应产业变革,打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合拳”:发布了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的管理办法;探索协同育人组织模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获评2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5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企业定向培养、行业用人前置的培养需求,已建设“区块链”“5G+”等11个微专业,正在筹建集成电路微专业建设;完善“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合作教育在企实习,建设7个产教融合示范专业;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开展产教融合课程建设20门,产教融合教材建设58本,企业专家进课堂81门。

通过系列举措,实现了产学合作教育再升级,初步形成了一批产教融合建设示范案例,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中反响热烈。



一流引领,专业结构调整再优化

强化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国内国际双线推进专业认证,提升专业核心内涵,目前,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达50%。1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名列市属高校第一,3个专业通过德国ASIIN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美国AABI国际专业认证。

主动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和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学校结合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关键环节,对校内5个专业进行预警,促进专业结构、规模与人才培养质量匹配产业发展所需。


垫石铺路,教学改革成果产出丰

以优质课程引领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每年定期开展系列培训,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等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52门,2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

围绕“教学促进、教学培训、教学竞赛、教学激励、分中心建设”五大重点工作,促进教师教学发展,22人次在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培育高质量教学成果。五年来,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项目共6项,市级新工科、新文科项目共4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2项,获批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17项;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2022年,在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获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



夯基垒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再提升

提升实践教学比例,强化高质量实践育人。全面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完善工作体系,搭建双创平台。五年来,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逐年递增,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数逐年递增、获奖总数累计达900项。学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09位,上海市第5位。



龙腾虎跃,逐梦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把握住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新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实践,以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