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务处科学应对疫情防控给教学带来的挑战,实施一课“多策”,“技术”“服务”双保障,确保了教学平稳有序;以切实有力的举措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持续深化“金专”“金课”建设,强化双创教育精细管理,各项教学工作取得新突破。
赓续产教融合特色,强化协同育人
教务处开展校内外深度调研,加强校院联动,全面修订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新经济形势下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优化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践。
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一步落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新方案》。在总结产学合作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通过强化激励、重点培育等措施,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1个,推荐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认定校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
探索以“微专业”模式实现企业定向培养、行业用人前置,突出与国家新兴战略相适应、行业企业(龙头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有效支持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特征,在“区块链”“5G+”微专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2年新增8个微专业立项建设,初步形成了“微专业”集群。
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加强校企合作,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组织开展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开发,2022年度立项校级产教融合教材建设项目58项,2023年起将陆续出版。
致力“金专”“金课”建设,提升专业内涵
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聚焦“四新”建设,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制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导意见》,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新增6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级以上一流专业占比为50.8%。推荐申报2个新专业,开展1个专业方向调整,撤销1个专业,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布局。推动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建设,获批1个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建设23个校级虚拟教研室。
以一流课程为引领,多层面建设优质课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示范课程效应,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2项,其中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8个。我校5位教师在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奖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六,市属高校第一。
基于学校泛雅网络学习空间和智能教学平台iClass等网络学习空间的良好使用效果和改革成效,学校获评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上海市仅4所高校获此殊荣,我校是上海市唯一获评的市属高校。获批2021年度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1门,2022年度市重点课程18门。
坚持“党管教材”,压实责任落实,完善院校两级教材管理与监督机制,严把教材意识形态关,2022年度完成10本教材的审核。
精细双创教育管理,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院、教师考核,融入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继续深化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积极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成功获批上海市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获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A-评级,上海共14所高校入榜,我校排名第四。2022年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45项,省市级奖项853项,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96项,在最近一次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中,学校位列全国98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教学改革持续发力,改革成效显现
2022年,学校强化统筹,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提质培优,着力培育高质量教学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共计17 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获奖总数在上海市排名第十,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排第一。
大类招生改革工作育人成效显现,2022年3个专业大类705名学生平稳有序分流到11个本科专业,学生的平均绩点提升了0.3,不及格课程门次降低了50%,大类招生改革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业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教考分离机制进一步完善,设立了4项校级制度和11项院级制度,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规范流程,引导各院(部/中心)有序开展改革试点,已建成教考分离课程70门。
新的一年,教务处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教育教学发展为目标,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对标一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上海战略,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奋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